立即
預約

好文分享

掃誰的墓、祭誰的祖?


掃誰的墓、祭誰的祖?為什麼華人社會的你我,覺得尊天祭祖很重要?

每年,總有六大節日:元旦、春節、清明、端午、國慶、中秋。除了清明,其他的都屬於「慶祝」的節日,而清明,是「掃墓祭祖」的日子。

既然不是「慶祝」,為什麼也叫「節」呢?

因為「節」不僅代表「節慶」,也代表「節氣」,節氣既非農曆、亦非國曆,她源於地球的公轉規律,通過觀測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角度,將一圈 360 度劃分為每 15 度一個區域,一共 24 個「節氣」。

仔細想想,「清明」算得上是所有節裡最「科學」的那個了。

清明節,之所以特殊,也在於「掃墓祭祖」,在目前的文明古國裡,只存在於我們華人文化圈,而華人的祭祖來自於向祖先祈福、尋求祖先保佑的追思與敬拜。在面對未知,我們關注的是對於現實生活裡「敬天地、信祖宗」的思想架構,也就說,我們的「神」,來自於人,來自於我們對祖先的神格化。

殷商時代,「上帝」用來指代商朝先王祖先。之後,「上帝」逐漸用來指道教中的神明,比如黃帝軒轅、青帝太昊、炎帝神農、白帝少昊、黑帝顓頊等「五方上帝」。而這些都是上古傳說時代裏的首領,更都是我們的祖先。也就是說,「神」,指的是我們過去的家人、過去的長輩與曾經活生生一起生活在一起的祖先們。

「慎終追遠」的核心價值,是在「拜心、拜人、拜祖先」,敬拜那些曾經真實存在的「家人」。

傳承,是華人社會中最重要的文化特質之一,對於祖先的追思敬拜,則是其中承上啓下的重要一環,因為,「我們」也會是後代的「祖先」,也需要努力成為後代子孫們值得尊重、值得敬拜的那個對象。

對祖先的祭拜,並非封建迷信,她所體現的,是我們對於那些曾帶領我們,從無數次跌倒失敗中的再站起的那些先賢先烈們的一種尊重與追思。

當我們掃墓、當我們祭祖、當我們跟下一代在闡述曾經的歷史時,重要的,並非燒燒紙錢、做做樣子,而是內心的緬懷和追憶。對於下一代的孩子們來說,重要的,並非講解死後如何,而是告訴他們那些曾經的勇者的精彩人生,和他們一起思考,我們可以怎樣努力,創造一個值得被記住的一生。

好好活著,安心離去。

#牧草草 #MucaoCanHelp